《诊所法律教育》教学大纲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8-10-23浏览次数:1060

 

 

 

 

《诊所法律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分:4 总上课时数:64 )
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学专业选修课。
诊所学生借助个案援助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公众服务,从而在伸张正义与维护公正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其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在代理个案的合作与交流过程中,通过会谈、计划、事实调查、咨询、法律文书写作、陈述、质证和口头辩论等法律实务活动,以检验其所学法学理论,有效训练其从事法律实务的技能,提高其社会合作技能。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诊所法律教育基本知识的理论培训(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第二部分,诊所法律教育个案援助的模拟代理(以模拟法庭教学为主);
第三部分,诊所法律教育个案援助的实践代理(以课外办案教学为主);
诊所法律援助主要为司法援助,具体分为老年人法律援助、残疾人法律援助、妇女儿童法律援助、进城务工民工和贫困下岗职工法律援助等不同领域。在具体的司法援助中,由若干学生一组分组进行个案援助。参加诊所的学生,每个小组必须在诊所课程进行期间,完成一起案件的实际或模拟代理。
三、上机实习要求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诊所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愿望、尊严乃至创造性与能动性的受教育主体。它承认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而需要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主人的角色认同,从根本上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
2、诊所学生实施计划的方式既包括模拟的角色扮演也包括真实的社会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明白个体作出特定选择的原因,了解这些个体的感受,以及还可以作出的其他选择,从而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法律问题。在庭审、听证及谈判过程中基于真实的案件与当事人,通过模拟方式与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从角色互动中发现和思考案件的细节,理解争议的焦点,思考相关实体和程序问题的解决方案。
3、诊所式法律教育强调从经验中学习,符合高效学习的条件和要求,也符合认知科学的原理与规律。诊所法律教育中学生分析的则是其所面对的需要代理的案件,对案件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出解决纠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诊所式法律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在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下学习法律,回应了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对法律的要求。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授课学时
习题或课堂讨论学时
上机学时
其它
 
64
16
 
48
基本知识的理论培训
 
16
 
 
个案援助的模拟代理
 
16
 
 
个案援助的实践代理
 
 
 
32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提交个案援助模拟代理的讨论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成绩:提交个案援助实践代理的办案小结
 
七、教材及参考书
杨欣欣主编:《法学教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马海发•梅隆主编:《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甄珍主编:《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甄珍主编:《方兴未艾的中国诊所法律教育:2002-2004年诊所法律教育文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王立民等主编:《诊所法律教育研究》,上海交大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