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刘明全副教授为我校学生带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休竭泽而渔——谈十九大两山理论与环境法”的主题讲座,从十九大报告和国内的典型环境法案例分析环境法理念变迁,立足实践构建环境法治体系、勾勒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方向。讲座引起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次思考,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环境法盛宴。
刘老师首先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出发,分析环境法预防理念的变迁,并总结出环境公益诉讼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动态;接着,刘老师以“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原告是谁)”与“原告的诉讼诉求(可以提哪些诉求)”两个问题为主线,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从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层面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并对学界关于上述问题的观点进行了简要评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刘老师立足国内司法实践,并结合国外的环境治理经验,从“危险防止与风险预防”、“原告适格与公众参与”、“公法治理与私法治理”三个层面实现环境法治理念的变革和体系的完善。刘老师学识渊博,理论分析鞭辟入里,实践分析深入浅出,并将两者完美串联,令学生获益匪浅。临近讲座尾声时,刘明全副教授还结合自身的留学经历,对同学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及人生规划提供了些许建议,并分享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收获良多。
在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以及自身的疑惑踊跃提问。针对大家的问题,刘明全副教授结合我国环境法实践逐一进行了详细答复,化解了同学们的疑惑,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短短两个小时,“风物长宜放眼量,休竭泽而渔”的主题讲座让同学们对国内环境污染防治的理念、现状及未来走向有了初步了解,意识到环境问题与自身的密切关联性,获益良多。更重要的在于讲座传授给同学们法律知识,锻炼其法律思维,进而培养校园法律文化,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