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由广东省汽车租赁行业协会主办、电车资源承办的“2019第二届全国网约出行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此次会议邀请关注网约出行领域的资深专家、车企领导、网约车平台领导、零部件企业、运营企业领导等各行专业人士,就企业关注的网约出行合规化路径、网约车运营商运营模式、网约车平台生存之道、网约车背后的资本攻防战等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威斯尼斯人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副教授应邀参加此次会议,针对网约车监管政策如何量身定做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顾大松副教授从4个方面、5大现象和6个思考讲述网约车监管政策制定的方向。
首先,顾大松副教授根据网约车的特点是“一点接入,全网运行”的平台经济,认为需要 “量身定做”网约车管理模式。顾大松副教授认为要注重四个方面:第一是两类平台的管理,即承运人平台与非承运人平台,两类平台的责任如何划分?第二是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的经营者和参与者的关系;第三是用车多样化,网约车的即时召车与远期预约两种用车方式如何作协调;第四是专职司机和兼职司机并存,对于不同类型的司机需要统筹监管政策。
其次,顾大松副教授认为目前网约车市场存在着五个“脉象”:第一是单边运营趋势明显,尤其是主流平台的单边化现象更明显;第二是网约车和巡游出租车的场景趋同,两者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第三是行业风险不断集聚,平台越大风险积聚越多;第四是弱者权利受到忽视,包括司机和运营企业的权利没有被重视;第五是行业组织力量微弱。
最后,顾大松副教授认为目前的网约车监管政策应重视六个方向,进而引导网约车行业有序更健康地发展。一是鼓励平台竞争有序发展;二是平台往单边发展不合理,应通过监管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促成往无车承运人转型;三是用好价格政策,利用价格干预机制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平衡业态与司机的利益;四是建设线下标准;五是推进信用监管;六是推进行业组织共治,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出台行业服务规范和自律公约,开展纠纷处理和信用评价,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管格局。
顾大松副教授围绕网约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网约车市场存在的五大“脉象”,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套紧贴现实、极具特色的“网约车监管模式”,对于网约车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