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宪忠教授讲座在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顺利举行

发布者:高地发布时间:2019-11-05浏览次数:759

2019111日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宪忠教授应邀莅临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以“民法典编纂中的几个问题”为题,在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模拟法庭举行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民事检察中心主办,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单平基副院长担任主持人,浙江大学光华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张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彭诚信教授与谈。孙宪忠教授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立法经验,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使现场听众深受启发。讲座现场座无虚席,除本院师生外,其他高校和实务部门的人员也专程参加此次讲座活动。



    孙宪忠教授的讲座内容主要围绕民法典编纂的重大疑难问题来展开。民法典的编纂是一项重大工作,与法治国家的整体建设紧密相联。自2015年民法典的编纂启动以来,按照“两步走”的立法规划,民法典将于20203月正式通过。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侵权责任编与人格权编。


孙宪忠教授作讲座报告


孙宪忠教授认为,就法典体系而言,此次民法典的编纂仍遵循潘德克顿模式,但同时在民事主体、民事权利部分也有自身的发展。就侵权责任编而言,从法律渊源和法理逻辑的角度来看,该编的增加并非意味着脱离潘德克顿体系。就人格权编而言,其独立成编主要是基于人格权转让和市场开发的考虑,但人格权关系到做人的资格,允许转让将违背法律伦理。就合同编而言,基于历史原因而造成合同编取代债权编的现状,立法趋势是将债法总则的内容嵌在合同法总则,从而能够辐射到其他债权法内容,但该做法仍然未臻完善。就区分原则的贯彻实施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权与债权区分原则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故此次立法遵循了该原则。

在与谈环节,彭诚信教授和张谷教授分别就讲座主题进行了精彩与谈。

彭诚信教授主要提出以下观点:第一,区分原则理清了物债的制度内涵,目前可能的争议点在于物权的无因性问题。第二,民事权利部分,隐私、信息、数据三个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实践中出现诸多矛盾。应当将隐私定性为人格权,而信息和数据的定性则取决于其来源。第三,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的规范意义和裁判意义重大,部分新型案件(如“祭奠权案”)可被涵盖在人格利益保护范畴之下,减少法官的论证困难。

张谷教授认为,民法典的体系应当坚持和维护潘德克顿模式,但不同的法典体系都有其发展历史和适用基础,从比较法角度而言,法国和德国所采用的立法模式在逻辑上都是圆满的。就法人问题而言,比较法上难以达成共识,而《民法总则》关于法人的一般性规定是一个大胆的创造,如何将其与公司法的具体规定相协调存在疑难。就合同编而言,希望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称谓来区分合同法和其他债权法内容,便于日后规定准用条款。就侵权责任编和人格权编而言,侵权责任独立成编可追溯到《民法通则》,将民事责任统一规定是其特色,但是否存在不足需进一步讨论。人格权不能转让、放弃和继承,可以通过许可使用方式予以保护,为避免与专利权的许可使用相歧义,可以选择其他语词替代该表述。

整场讲座学理清晰,内容丰富,赢得了在座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孙宪忠教授对于民法典编纂问题的讲授鞭辟入里,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彭诚信教授、张谷教授对相关问题的独特看法为同学们深刻认识和理解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新的思路,三位教授为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令大家收获颇丰。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威斯尼斯人教师与孙宪忠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