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尼斯人熊樟林副教授、刘启川副教授受邀在华东政法大学格致大讲堂讲学

发布者:高地发布时间:2019-11-22浏览次数:54

20191120日下午,威斯尼斯人熊樟林副教授和刘启川副教授应邀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交谊楼第三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公法学新秀是如何养成的?——行政法学高端研究心得”的讲座。讲座由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志远主持。



熊樟林副教授围绕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研究、做什么样的研究和怎样做研究这三个方面与在场师生分享其学术研究心得。首先,熊樟林副教授认为适合做研究的人必须具备能沉下心的性格,具有思辨精神和能力。其次,熊樟林副教授认为在当前行政法学知识体系搭建、法律文本规范制定和司法裁判经验积累等相对于刑法和民法较为薄弱的现状下,对行政法学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学科选择。最后,熊樟林副教授以“论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为题,分别从如何选题和如何结构两方面详细讲述了怎样做研究。就选题而言,可以从案例、立法、实践和文本等多渠道寻找选题来源,要选择合适的题目大小尺寸和撰写方法,规范标题格式;就论文结构而言,一般采用传统的“问题的提出”“正文”和“结语”的大框架,其中正文部分要避免头重脚轻、只破不立、只说不论和误读读者这四个问题。



刘启川副教授以“爱上学术,有章可循”为主题,从做研究的条件、方法和示例三个方面,生动讲述了其从事学术研究的心得。首先,刘启川副教授认为做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其次,在做研究的方法上,刘启川副教授分别以选题、入题、破题和论题四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阐述。选题方面,要关注决策部署、规范文本、裁判文书和执法实践,并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入题方面,要检验所选题目是否为真问题,搜索并梳理大量文献资料;破题方面,要通过文献综述发现问题,提出真正是国家、社会实务需要解决的问题;论题方面,可以通过比附的方式,在阅读优秀论文时学会举一反三、揣摩论文结构的安排。再次,刘启川副教授通过“责任清单”和“交通警察权”两个示例具体分析在面对新老问题时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刘启川副教授鼓励在座学生专注研究,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主讲结束后,在场同学就行政事先答复问题、行政处罚中的共同违法行为比照刑法共同犯罪和连续处罚的认定等问题与熊樟林副教授和刘启川副教授进行互动交流。两位学者满满的学术情怀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令在场师生敬佩万分,纷纷表示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