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秉文实验班《公共治理与法治发展》研讨课如期举行。本次秉文班研讨课共分成九个班级,由威斯尼斯人品牌官网九位老师分别进行指导。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九位指导老师的充分准备以及助研学生的积极协助之下,研讨课准备充分、精心组织,九个班级的研讨题目设计各具特色,研讨形式丰富多元。各班研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圆满完成研讨课教学。
一班以“权利义务与法治社会”为研讨课主题,由于立深教授进行指导和主持。参加研讨的同学共分成五组,每组就“如何理解全民守法与法治社会的关系”、“守法与权利义务的关系”、“权利义务与法治社会的关系”等三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各小组同学踊跃上台发言,积极畅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于立深教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和观点予以精辟点评并进一步补充完善。整个研讨活动观点纷呈,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在研讨课上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内涵,而且更提升了自己各项综合能力。
二班以“民警现场执法需遵循什么程序?”为研讨主题,由孟鸿志教授指导和主持。研讨活动共分三个小组,主要围绕“集中讨论强制措施与比例原则”、“规范执法与正当程序原则”、“公安执法权与民众监督权行使的冲突与平衡”等问题展开研讨。各小组同学为了说明观点,解决问题,在研讨活动中充分施展才华,以表演情景剧的形式将“上海警察执法中摔倒抱娃女子”案、“教科书式执法”案、“合肥女子逼停高铁”案等社会热点案件搬到研讨课的讲台上,将其具体案情再现还原,直观生动的向大家展示了公安执法的实践层面。同时,结合前期充分准备的研究资料从理论层面进行研讨,各小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挖掘案件蕴含的行政法问题,并运用理论知识予以解答问题,积极发表对行政执法问题的观点和看法。研讨课最后,指导老师孟鸿志教授对同学们的研讨以充分肯定,并做了精当点评和分析。本次研讨课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圆满完成。
三班以“司法裁判中的宪法”为研讨课主题,由汪进元教授进行指导并主持。本次研讨课共分为六个小组,重点围绕宪法适用的属性和功能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通过研讨具体案例展开交流和互动:第一组讨论的是法院拒绝适用宪法的案例,总结法院与当事人拒绝援引或适用宪法的理由;第二、三组讨论的是法院在形式上依据宪法裁判的案例,主要探究依宪裁判的适用法院、案由、适用宪法条文以及裁判效果;第四、五、六组讨论的是法院实质上援用宪法说理的案例,归纳出宪法适用具有弥补法律漏洞、释明模糊的法律含义、法律竞合优选、解决法律冲突与协调价值冲突等功能。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讨论,思维活跃,脑洞大开。研讨课最后,汪进元教授对各小组研讨情况进行了点评和肯定,并对宪法解释问题做了精辟的观点总结,同学们深受启发,极大增强了对相关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四班以“中国人的首要权利是生存权还是政治权利”为研讨课主题,由龚向和教授进行指导和主持。围绕本次研讨课主题,同学们采取辩论形式展开,在龚老师指导下共设计了“权利是否存在价值位阶?”和“中国人的首要权利是生存权还是政治权利?”两场循序渐进的辩论赛,由正反双方辩手代表登上讲台,并以“秋菊打官司”“屈原的国家大义”“小偷与杀人犯”等具体案例谈起,进而发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整个研讨活动中,正反双方辩手紧紧围绕本方辩题,引经据典,思辨清晰,讨论环节异常激烈,针锋相对也妙趣横生。辩论赛场外同学也积极踊跃,争相提问,交流互动活跃。研讨课最后,龚向和教授对本次研讨课进行了点评和分析,并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使大家对我国人权问题有了清晰了解。
五班以“国际社会真的需要法治吗——从WTO上诉机构的危机延伸开来”为研讨课主题,由肖冰教授进行指导和主持。围绕主题共分五个小组,依次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小组发言、问答、点评及评析来展开研讨。在发言环节,各小组畅所欲言,分别亮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问答环节,各小组彼此交叉提问,然后根据所提问题逐一解答,同时展开相应辩论。在点评环节,各小组同学代表对上述发言和解答情况进行精要点评。研讨课最后,肖冰教授对同学们的研讨情况进行总结和评析。本次研讨课准备充分,组织周密,程序严谨。研讨活动气氛热烈,选取视角异彩纷呈。通过研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及实践,使学生都受到了丰富学识和综合能力上的培养和锻炼。
六班以“‘张扣扣案’死刑判决的是与非”为研讨课主题,由陈洪兵教授进行指导和主持。本次研讨课共分五个小组,并以小组PPT汇报的形式展开。各小组对“张扣扣案”分别选取不同视角进行分析。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提问,彼此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同学们积极互动和热烈讨论过程中,对“张扣扣案”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情理与法理”、“同态复仇与法律”、“死刑存废”等刑法理论问题获得了深刻认知。研讨课最后,陈洪兵教授对本次研讨进行了点评和肯定,同时,陈老师对“张扣扣案”阐释了自己的观点。研讨课临近结束之际,陈老师还谆谆告诫同学们学习要有良好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在大学期间做到知识和身体的双重增强。同学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七班以“深度伪造技术的是与非——从杨幂换脸视频谈起”为研讨课主题,由王禄生研究员进行指导并主持。本次研讨主要围绕“深度伪造技术的运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深度伪造技术是否逸出现有法律规制范围?”两个具体问题展开研讨。研讨活动分为四个小组,采取正反双方辩论赛的形式进行。第一、二小组就第一个问题设计“技术666派”和“技术略略略”两个相异辩题,展开正反观点辩论。第三、四小组就第二个问题设计“技术风险派”和“法律降临派”两个对立观点展开正反辩论。在两场辩论赛中正反辩手之间、场内和场外之间,相互积极提问、彼此驳斥回应、互动交流活跃,气氛紧张活波,时时妙语连珠,思想火花碰撞。王禄生研究员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做了精辟点评,并进一步引发同学们对换脸视频是否侵犯了主体的名誉权、肖像权或隐私权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八班研讨课以“打虎拍蝇:他为何落马”为主题,由钱小平副教授进行指导和主持。本次研讨课分为四个小组,具体围绕“刑法是否应当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取消或降低犯罪数额?”、“刑法是否应当废止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这两个问题展开研讨。为了增强研讨效果,研讨教室经特别布置,正反双方辩论小组分坐教室两侧,俨如严肃而正式的辩论大赛现场。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间相互提问、驳斥和回应,整个研讨活动气氛活跃而热烈。研讨课指导老师钱小平副教授对各小组的精彩辩论给予了积极评价,并进一步做了补充和提升,使同学们对腐败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九班研讨课以“被透明时代个人隐私权的政府保护义务——从教室摄像头说起”为主题,由李煜兴副教授进行指导和主持。研讨活动共分成四个小组,围绕“个人隐私的政府保护义务”问题,以在讲台展示PPT的形式分别阐述本组的见解和思考。同时,穿插李煜兴副教授的及时点评和进一步提问。在整个研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仅借助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案例,而且概述了世界各国相关法律情况,从而全面分析了“被透明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隐忧”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李老师睿智风趣的即兴点评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师生互动积极热烈,就隐私权保护问题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此次研讨课为同学们对隐私权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有了全新理解。
本次《公共治理与法治发展》研讨活动整体达到了预期效果,同学们畅所欲言,充分领略到思想和观点交流与碰撞的研讨魅力。
(图/文:郝丽君/曾亚梅/周维栋/贾瑾雯/杲沈洁/李营/王爽/聂遥遥/陆志锴)